• 一項民調的聯想 2024-02-25 本文刊載於自由時報(李筱峰專欄)

日前,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發布最新民調,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比率為六一.七%,近四年都在六成以上,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僅二.四%,創一九九二年以來新低。至於在統獨立場上,希望永遠維持現狀達三三.二%,創一九九四年以來新高。

比對近二十年來有關台灣的國家認同、身份認同的各種民調趨勢,台灣認同逐年增加,中國認同逐年減少,呈穩定趨勢,所以這次的民調結果,其效度與信度應可確定。

「台灣認同逐年增加,中國認同逐年減少」,這種趨勢並不奇怪,借用柳宗元論封建的話 –「勢也,非聖人之意也」。自一九四九年底,中共將中華民國趕來台灣,自建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來,台海雙邊即發展出不相隸屬的兩個政治實體,至今已歷七十五年。加以一九九○年代起,台灣逐漸民主化,成為一個民主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則始終是一黨專政的極權國家,因此「台灣認同逐年增加,中國認同逐年減少」乃勢所必然。

令人詫異的是,既然「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比率為六一.七%(而且近四年都在六成以上)」,為何賴清德、蕭美琴的得票只有四○.○五%,相差二一.二%投到哪裡去了?既然「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僅二.四%」,為何認同中國,強調一個中國的侯友誼、趙少康的得票還會有三三.四九%,怎麼多出三一.○九%?

立委選舉的得票分配,更與上述民調結果無法相稱對應。以政黨票得票率來看,中國國民黨還有三四.五八%,而區域立委部分,中國國民黨當選三十九席,再加上兩名號稱無黨籍(其實是赤藍立場),總共這些「中國認同」的席次就有四十一席,而認同台灣的民主進步黨卻只有三十八席。認同中國的中國國民黨,成為國會多數黨。既然「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僅二.四%」,為何「中國認同」的政黨的席次卻如此高,而認同台灣的綠營政黨卻無法過半?選舉結果與民調比例完全無法對應!

當然,要理解這種現象並不困難。主要是一般選民並未意識到台灣的選舉還蘊涵著國家認同的意義,這層意義迥異於一般正常民主國家的政黨政治。一般正常民主國家,不論在野或執政黨,其國家認同都相同,唯獨台灣不然。但是,台灣的許多選民並無體會這層意義。更何況,赤藍政客還會以「愛台灣、為台灣」包裝,更讓選民模糊國家認同的區分。

許多選民的思考,只停留在一般生活層面,而不涉及高層次的國家認同、身份認同。在生活上面臨挫折時,就只怪罪執政者(在正常民主國家這屬常態)。所以他們要「處罰」執政的民進黨,而不知造成不滿的情緒,可能是吸收了許多來自外敵的假訊息所致,那種影響選舉的資訊戰,其背後正是統獨之戰、國家認同之戰,但一般選民並無此警覺。

此外,一般區域立委的選舉,許多人的投票行為是「關係取向」、「短利取向」,完全沒有國家認同的思考。當投票行為完全沒有國家認同的意識時,等到赤藍政黨足以扭轉國會(其實現在已經可以扭轉了),扭轉總統選舉時,我們被取笑的「芒果乾」,真正的「亡國感」就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