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don’t have the money, so we have to think.
我們沒錢的話,就必須使用頭腦。
The more physics you have the less engineering you need.
掌握的物理學越多,需要的工程學越少。
–拉塞福(Ernest Rutherford)
創建了「拉塞福模型」(行星模型)的紐西蘭籍的「核子科學之父」拉塞福是今天的壽星,他於1871年出生在紐西蘭尼爾森附近的斯普林格羅夫。
讀完中學之後,決定爭取尼爾森學院的獎學金,據聞拉塞福獲得獎學金那天,他正在田裡挖馬鈴薯,拉塞福得知考上獎學金,將手中的鐵鍬丟掉說:「這是我挖的最後一顆馬鈴薯了」。他不是對農事無情,而是對自己的興趣與志向充滿自信。
他後來去英國劍橋大學深造。剛從紐西蘭到劍橋時,整日埋頭苦讀,被謔稱為「光會挖土的野兔子」。
這位從「挖馬鈴薯」變成「挖土的野兔子」,確實不同凡響,他當時發現世界最長無線電波(2英里)的紀錄,在研究物質放射性期間,他創造了術語α(阿爾發)和β(貝他)射線,又經測定發現β(貝他)射線是速度快、穿透力強的電子。所以他後來被稱為「核子科學之父」。
這位物理學家業餘喜歡集郵,他曾幽默地說:All science is either physics or stamp collecting.(所有的科學不是物理學, 就是集郵)。
而且他知恩圖報,66歲的拉塞福於1937年10月19日在英國劍橋過世,臨終前,他仍不忘叮嚀妻子要捐100磅給栽培他的紐西蘭的尼爾森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