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麻豆耆老口述歷史紀錄》 2003-03-28 本文刊載於
我的故鄉麻豆,自荷蘭時代起就是平埔族四大社之一的「麻豆社」所在地。到了清朝統治的兩百一十一年之間,麻豆一直排名在全台灣的十大市鎮之內。她在台灣發展史上的地位,於此可見。


1952年,我出生在這個歷史重鎮,直到十八歲才負笈他鄉。過去,在我成長的過程中,由於外來統治者的威權政治之故,使得台灣子弟沒有機會瞭解台灣的歷史,更遑論瞭解自己家鄉的史蹟。因此,儘管麻豆孕育我十八年的歲月,我對她彷似熟悉,卻實則陌生。等到我從「大中國沙文主義」的教育中覺醒過來,想要進一步去發覺她、瞭解她時,卻又因為工作地點在北,無法經常返鄉,而有迢遙難蹴之憾。身為麻豆子弟,尤其又是在大學擔任歷史教授,卻不能回鄉投身整理自己的歷史,深感愧疚。因此,當我有幸預先拜讀前輩鄉賢詹評仁先生主編的《麻豆耆老口述歷史紀錄》的煌煌鉅策時,我除了深感汗顏之外,真有說不出的欣然與感激。


當我從宏觀巨視(Macro-)的觀點去看台灣歷史的同時,這部口述歷史的資料正好從微觀細節(Micro-)的角度,提供貼切的對照與佐證。在歷史學的研究過程中,有豐富紮實的微觀的資料做根底,才能成就宏觀的歷史解釋,以免流於空泛不實。因此各地鄉土史料的採集與整理,極為重要。訪談採集地方耆老的口述歷史,是蒐集史料不可或缺的途徑。著名的史家貝克(Carl  Becker)曾說:「人人都是歷史家」,意思是說,每個人都有歷史意識,對過去的事情先有其個人見解,進而能建立有關社會性質、反映社會變遷的看法。當一個人思及其個人生活經驗、分析其與外在社會環境的關係,承傳上一代經驗內容,他便提供了極生動活潑的歷史素材了。因此,當「人人都是史家」的耆老們,集合起來口述歷史,那是何其珍貴的史料!


當我翻閱這部翔實而磅礡的《麻豆耆老口述歷史紀錄》時,除了對主持人詹評仁先生以及每一位在進行口述訪談紀錄時付出心血的工作前輩心存感激與敬意之外,我期待這樣的口述歷史的整理工作,為台灣各地鄉土史的整理工作立下典範。如果台灣各鄉鎮都有這樣的成績出來,則台灣史幸甚!台灣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