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父親 2021-11-24 本文刊載於李筱峰FB

今天是爸爸躺在殯儀館冰櫃裏的第8天,我更加想念他。

再摘錄一段我在李筱峰69回憶錄《小瘋人生》中對父親的記述:

1943年(日本昭和18年)父親畢業於「嘉義專修商業學校」。日本時代重視職業教育,但是即使是職業學校,對於德育、體育、美育也都很重視。所以父親在學校參加很多社團,包括柔道隊、劍道隊、喇叭隊,還擔任劍道隊的隊長。以下選錄幾張爸爸在嘉義商業專修學校時代的照片,也可藉供了解日治時代教育之一斑:

照片1:父親是劍道隊的隊長(中間站立者)

照片2:父親也是學校的喇叭手(前排右三)

父親很會游泳,是在商業學校時代學校教的。我問他,商業學校有游泳池嗎?他說沒有,但體育課時常常整隊跑步到嘉義市的游泳池去上游泳課,每個人都要會游泳。這和我讀高中時的教育很不一樣(請參見本書第6章)。我會游泳不是學校教的,是我父親教的。

爸爸從嘉義商業學校畢業時,二次大戰已經吃緊。1944年底父親被徵召入伍(很諷刺,被迫當「志願兵」),他們的部隊在南投山區受訓,準備在美軍登陸台灣之後與美軍進行肉搏戰。父親回憶說,當時已有美軍要登陸台灣的風聲,他心裡預感必死無疑,徒呼奈何!沒想到美軍採取「躍島戰略」,捨台灣而攻菲律賓與琉球,夾在中間的台灣則遭空襲轟炸。美軍中途放棄攻台計畫的這一轉折,改變了台灣的歷史,也改變了我的命運。假設當時美軍登陸台灣,今天就不會有我的存在,因為父親勢必在肉搏戰中戰死,我就不會出生;對於大歷史而言,美軍當年若攻佔台灣,保證沒有「光復」一年多後的二二八事件,也不會有戰後的台灣地位問題。

二次大戰結束後,中國國民政府接管台灣。終戰之初,爸爸跟隨當時駐台「國軍」開設的「國語訓練班」學北京話(即所謂「國語」)。由於父親有漢文基礎,所以兩個月就學會「國語」,還擔任翻譯。我問父親為何可以學這麼快?他說,文法相近,漢字都認得,把握一些用詞和發音轉化就好了。(以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