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二八遇難的陳炘先生的千金陳雙適女士的告別式的日子。
我重貼為陳女士的回憶錄《靜待黎明》所寫的序文,也算是與她道別,忍著內心的哀傷….
二次大戰結束之初,有一次蔣介石問來自台灣的蔡培火,台灣有無人才?蔡回答,有兩個人不能不知,一是林獻堂,一是陳炘,前者是台灣社會的象徵領袖,後者是金融人才。
這位金融人才陳炘先生,卻不幸於二二八事件中,死於陳儀手下。成為台灣社會永遠無法彌補的損失。陳炘出生在日本領台的前兩年,卻死在日本人走後,他所迎接的「祖國」來臨的後兩年。他的生與死,都瀕臨台灣歷史的轉折點。從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歷史悲劇的縮影。
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留學回來的陳炘先生,創辦了日治時代台灣人的本土金融機構大東信託,集資台灣人的本土資金,與日本殖民當局及日本財團抗衡。他並且參與林獻堂所領導的民族運動,是日本殖民政府眼中既想籠絡又不放心的人物。這位台灣金融業的先驅,在二次大戰結束後,籌組「歡迎國民政府籌備委員會」,在全島各地進行歡迎「祖國」的活動。詎料,一年四個月之後,他卻喪命在他所迎接的「祖國」的槍下!這樣的悲劇英雄很值得我們借鏡理解。
陳炘先生的三女陳雙適女士完成了她的回憶錄《靜待黎明》,不言可諭,以陳炘先生的身份,和身為子女的角色,這本回憶錄的史料價值就毋庸贅言了。書中,陳女士對父親一生的描繪,深情感人,尤其對於陳炘被捕那一幕,她親臨其境,寫來令人唏噓動容。書中反映日治時代台灣士紳家庭的生活,反映日本殖民統治下的教育狀況、族群關係、貧富差別、台灣人的處境,以及戰後的政經社會,二二八事件及台灣人的遭遇…,都為歷史留下見證,極富史料價值。尤其做為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家屬,陳雙適女士的回憶錄記錄了令人裂心低泣的心路歷程。
陳女士於事件後,嫁入醫師家庭。她的公公即是創辦台灣第一家民間開業的婦產科醫院的高敬遠醫師。台灣總督府醫學校(今台大醫學院前身)畢業,後來又留學德國回來的高敬遠,在媳婦陳雙適的回憶錄中,也有扼要而生動的敘述,對瞭解此時期的台灣醫療史,也提供了「不無小補」的史料。
總之,誠如陳女士在回憶錄中所說:「我何其有幸,能在有限生命裡,同時遇到兩位對台灣近代史有影響力的長輩」。我也何其有幸,能在陳女士的回憶錄付梓之前,先睹為快拜讀原稿。感動之餘,特為文推薦,並致最高的敬意與謝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