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世的詩與散文 序黃瑞循先生《八十還年輕》 2022-04-18 本文刊載於李筱峰FB

偉大的歷史學家寫歷史,不會只停留在歷史,而必須讓歷史與現實對話。

政治評論家評論現時政治,關懷現實則更不待言。

文學何嘗不是如此,一篇散文,一首詩,一篇小說,都可以反映現實,關懷社會,針砭時弊,呈現人性、揭發不平....。

誠如本書作者黃瑞循先生說的「詩也可以入世」(為了表達這樣的文學觀,黃先生以詩明志,而寫成〈詩也可以入世〉一詩,佩服!),我不僅贊同「詩也可以入世」,而且我要更激進地說:「詩,最好能入世!」

俄國文豪托爾斯泰說過:「藝術一脫離現實,便開始墮落!」

我又想起俄國作家索忍尼辛在1967年至第四屆蘇聯作家大會的公開信中說到:「不是反應當代社會之氣息,不敢傳遞當代社會之痛苦與恐懼,不能及時警告迫在眉睫之道德與社會之危險的『文學』,並不配稱為文學,那只是一種幻象而已。」

旅居紐約的黃瑞循先生,就是抱持這樣「入世的文學觀」,從事散文與詩的創作。黃瑞循先生說得很清楚:

「我寫這些詩與散文時,把心靈與目光放在今日社會,希望透過一個文人的吶喊,讓社會與人際關係朝正面發展。」

黃先生關懷的社會,不僅止於他的故鄉台灣,也觸及國際現勢議題。因此,不論住在台灣的讀者,或是移居海外的讀者,讀這些作品都能心領其會。前者身臨其境,後者去國懷鄉,皆能深省共鳴。

瑞循先生以詩和散文夾雜出現,別具風格。散文較長,讀累了,轉換看首詩;詩的藝術性極高,讀完冥思默想,再轉讀散文,別有風味。

從詩讀到散文,從散文讀到詩,我發現瑞循先生的作品,可以用「賦、比、興、風、雅、頌」的「六義」來涵蓋,其內涵具有「賦比興」的作用,其手法具有「風雅頌」的技巧。

隔著重山大海閱讀《八十還年輕》,很有滋味,讓我讀來精神奕奕,又心有戚戚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