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校務會議議決通過要遷移一尊蔣介石銅像,但是突然有一位劉姓教授跳出來公開反對遷移。在順應轉型正義的政大,還存在着逆潮流而行的反動人士。
我想起我在李筱峰69回憶錄《小瘋人生》中寫到政大的一段文字,如下:
1971年9月,我進入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兩個月後,蔣政權在聯合國的席位被逐出聯合國,這個大時代的故事,我留待後面再談,先來說說政大和教育系。
「國立」政治大學雖然號稱「國立」,但他過去常常被稱為「黨校」。哪個黨?當然是中國國民黨。
這個學校源自1927年中國國民黨在南京籌設的「中央黨務學校」,第一任校長是蔣中正(蔣介石)。1929年,改組為「中央政治學校」,由原屬短期訓練性質的黨校擴充為具有研究部、學院、大學部、各式專修班的所謂「高等學府」。中國對日抗戰時,曾遷到重慶。國民黨撤退來台後,在台復校,成為「國立政治大學」。觀其歷史,黨性之強,不難理解。
我這個嚮往自由主義的青年,闖入這個姓「黨」的學校,注定命運坎坷!尤其抱著要改革教育的夢想,進入教育系,怎能不在「黨國教育」的波濤中滅頂?
新生訓練時,我才知道我們的首任校長竟是「狄克推多」(dictator)的蔣介石,心裡頗為不暢。
但有些女同學的反應剛好與我相反,她們很興奮地叫:「耶!我們第一任校長是蔣總統呢!」。
一個被孫文指罵「本其日本士官、保定軍官之一知半解,而全不知世界大勢,不知未來之戰陣為何物,而以其師承為一成不易也」的一介武夫,竟然是我們的首任校長,有啥好興奮的!
(三年後,我遭這個黨校勒令退學!詳見《小瘋人生》第七章〈指南山下的黨校叛徒〉)